重走中央红军长征路:“死也要死在行军路上”
邓六金,1912年9月出生,是上杭县旧县乡新坊村人。1929年参加革命,1931年9月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,1932年10月转为中共党员。邓六金在血与火中锻炼成长,21岁就担任了福建省委妇女部部长。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,大姐邓来金和四姐邓凤金一起参加革命,被誉为“土窝窝里飞出了三只金凤凰”。

1949年,长征中的女战士在北京合影。二排左一为邓六金
1934年10月,中央主力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,邓六金和其他31名女战士一起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。邓六金作为红一方面军中央纵队“特殊连队”干部休养连的政治战士参加长征。她和其他十几位女同志被分配到干部连担架排。这个排有30多名民夫,10多副担架,要跟随大部队走完二万五千里征程,困难与险阻是常人难以估量和想象的。
邓六金在回忆长征时说:“有一次,我们在翻越一座大山时,遇到敌人飞机的轰炸……不能扔下伤员,我抬起担架就走。山很陡,我只得跪着爬行,膝盖磕破了,肩膀磨出了血,火辣辣地疼。不能停下,落下队伍是很危险的。信念和毅力支撑着我,一步一步艰难地爬行。下了山之后,我却再也支持不住了,一股血腥味从胸间直往上翻,我停下来,大口大口地吐起血来。吐完血,我抬起担架继续追赶队伍。”她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,迸发出中国女性惊人的毅力。在老战友危秀英的细心护理下,她的病情有所好转,硬是挺过来了,终于跟上了大部队。她深有感触地说:“这是靠不怕苦和不怕死的精神熬过来的。”
长征途中红军战士“爬雪山过草地”被称为在“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”的生死线上前行,每走一步都是非常艰辛的。邓六金除了自己要背沉重的包袱,还要帮抬担架,搀扶伤病员,在渺无人烟的皑皑雪山、茫茫草地整整走了七天。这就是中国女性之伟大,中国红军战士“战无不胜的长征精神”!
在长征途中,女同志还要克服生理上带来的许多麻烦。邓六金回忆说:“由于连连征战,我们一个个衣衫褴褛,蓬头垢面,头上长满了虱子,一到宿营地,有空就捉虱子。后来嫌麻烦,干脆把头发剃掉成光头。休息时,一些调皮的红军战士偷偷将我们的帽子揭掉,大声叫喊‘尼姑,尼姑!’取笑逗乐呢。”
邓六金在长征途中,一度染上严重痢疾,一天要上十几次茅厕,还发起高烧,病得连骑马都坐不稳。当时部队缺医少药,只能靠自己硬扛,部队领导考虑到行军的紧急情况,要给邓六金一些钱,把她留在老百姓家,等病好了再追赶部队。为了不连累大家,她一方面请求大家先走,不要管她;一方面表示她要坚持在后面慢慢跟,“我死也要死在行军路上!”由于前方军情紧张,部队只能尽快急行军前进,后来幸亏在战友危秀英的帮助下,邓六金拄着拐杖,深一脚,浅一脚,慢慢沿着山路前进。在危秀英的搀扶下,她们最终得以赶上部队。过草地时,因断粮多日,邓六金和另几名同志为充饥而误吃毒蕈中毒,好在战友将其从昏迷中救活。但这些都未能动摇邓六金坚持到底的信念。
伴随着激烈的战斗,经过艰苦的长途跋涉,邓六金等女战士随着大部队来到了陕北,董必武赞叹她们“这是许多男子望尘莫及的。”